自我覺察是什麼?5個練習方法讓你更認識自己
- Emory
- 11分钟前
- 讀畢需時 5 分鐘

什麼是自我覺察?
在快速變化的生活中,我們常常被情緒推著走,或是在做選擇時陷入掙扎,這時,如果你有「自我覺察」(self-awareness)的能力,就可以讓我們先暫時停下來、重新理解自己的想法與需求,進而做出決策。
自我覺察指的是,能夠清楚理解自己的想法、情緒、價值觀與行為模式,並意識到它們如何影響自己的決定和人際互動。
一個擁有自我覺察的人,能分辨出「我現在為什麼焦慮?」或「我做這個選擇是因為自己的價值觀,還是因為別人期待?」這些問題。
心理學家丹尼爾・高曼(Daniel Goleman)在提出情緒智力(Emotional Intelligence)時,也把「自我覺察」放在核心位置。因為唯有理解自己,才能開始控制情緒、理解他人,做出經過思考的決定。
為什麼自我覺察很重要?
學習自我覺察的好處,不只是幫你更了解自己,還有很多和生活息息相關益處:
提升情緒管理:你會更快察覺情緒來臨,並分辨情緒的來源是什麼,不會被憤怒或焦慮牽著走、做出後悔莫及的行為。
改善人際關係:因為懂得察覺自己的需求,更能理解別人的立場與感受,進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。
幫助職場表現:自我覺察力高的人,更能看見自己的優勢與盲點,做出更清楚的選擇。
減少生活迷惘:當你知道自己真正重視什麼,就不容易被外界眼光左右。
內在自我覺察 vs 外在自我覺察
心理學家塔夏・尤里奇(Tasha Eurich)提到,自我覺察其實分成內在、外在覺察:
一、內在覺察
指的是對自己內心狀態的理解,例如情緒、價值觀、信念。
舉例: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?我為什麼會有這種情緒?
作用:幫助我們在選擇和情感上更誠實,不被自動化反應綁架。
二、外在覺察
指的是理解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樣子,以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。
舉例:別人怎麼看待我?我的行為帶給別人的感受是什麼?
作用:可以避免過於自我中心,幫助改善人際互動。
透過內在覺察與外在覺察力的高低,可以相互作用成4種人格特質:
外在自我覺察能力低 | 外在自我覺察能力高 | |
內在自我覺察能力高 | 內省者(introspector) 對自己非常了解,但不常尋求外部回饋,因此容易有盲點,也可能忽略別人對自己的真實感受。 | 覺察者(aware) 既清楚知道自己是誰,也重視並理解他人如何看待自己,是最理想、最成熟的自我覺察狀態。 |
內在自我覺察能力低 | 探尋者(seeker) 不清楚自己是誰,也不知道別人如何看待自己,時長在工作或人際中感到迷惘、卡住。 | 討好者(pleaser) 過度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,容易忽略自己的內在價值或真正想要的,長期可能偏離個人幸福與滿足。 |
資料來源:塔夏・尤里奇(Tasha Eurich)博士
綜合來看,內在與外在覺察缺一不可。如果只專注內在覺察,容易陷入過度內耗、缺乏信心;但要是只追求外在,則容易被別人的評價綁架,忽略個人特質。
練習自我覺察的5個方法
認識「自我覺察」後,更重要的是,如何在生活中練習?own整理以下五個方法,讓你能在日常中開始自我覺察之路:
自我覺察練習方法1:情緒標記
很多人會說「我心情不好」,但其實這樣的描述過於籠統,我們需要更精準辨識情緒的種類。研究也指出,能精確辨認情緒的人,更容易調整情緒。
做法:當你感覺心情低落,停下來問自己:「我是焦慮、失望,還是沮喪?」把感受具體化,並寫下可能原因與情緒種類。
延伸技巧:用情緒詞庫(例如:憤怒→惱怒、憤慨、不滿),每天選一個最符合的字,長期下來會大幅提升情緒辨識力。
自我覺察練習方法2:冥想
冥想的核心是專注於當下,觀察念頭的流動,而不是控制或壓抑它們。當我們能意識到「我正在焦慮」時,情緒就已經被拉到意識層面。
做法:閉上眼睛,專注在呼吸。念頭冒出來時,不要責怪自己,只要心裡說:「我注意到了」,再把注意力拉回呼吸,學會與念頭保持距離。
延伸技巧:如果靜坐困難,可以試試「行走冥想」,慢慢走路,專注腳步落下的感覺,讓身體帶你回到當下。
自我覺察練習方法3:關注身體
身體是情緒的鏡子,研究指出,情緒常會先表現在身體上,比如焦慮時心跳加快、壓力大時肩頸痠痛。學會觀察自己的身體有什麼變化,透過身體給出的訊號,更能及時察覺自己的情緒。
做法:每天花1-2分鐘,從頭到腳掃描身體,注意哪裡緊繃或不舒服。
延伸技巧:當發現壓力區域(如肩膀僵硬),試著深呼吸,想像吸氣帶來放鬆,把注意力送到那個部位。
自我覺察練習方法4:日常提問
經常對自己提問,用問題打開對自我的覺察,幫助我們看見被忽略的想法。
做法:每天問自己1-2個問題並寫下答案。
問題範例:
今天最影響我心情的是什麼?
我今天最驕傲的一件事是什麼?
今天有沒有一個瞬間讓我感到放鬆?
延伸技巧:固定在睡前提問,讓一天收尾更有意識,也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。
自我覺察練習方法5:寫日記反思
寫日記不只是記錄生活,更能幫助我們釐清思緒、找到行為模式,提升自我覺察。當你把感受寫下來,它就從混亂的腦海被拉到紙上,更容易被看見與記住。
做法:每天花 10 分鐘寫下三件事:
今天發生的事件
當下的感受
從中學到什麼
延伸技巧:不需要長篇大論,即使只寫一句「今天我覺得疲憊,因為加班到很晚」也足夠,重點是持之以恆,好好紀錄感受。
持續自我覺察之路
自我覺察不是一蹴可幾的事,而是一個持續的練習。你不必一次做很多,但必須得先「開始」。
邀請你讀完這篇文章,就可以開始做的第一步:今天讓你情緒最強烈的事情是什麼?請試著為它取一個名字。
工具推薦:問題日記
你想透過寫日記來認識自我,卻不知道每天要記錄什麼?或是想要對自己提問,以提升自我覺察,卻想不到要問什麼問題?
如果你有這樣的困擾,問題日記可以成為你的幫手。問題日記藉由每天一個問題,像是「你現在害怕的事是什麼?」、「你期待自己成為什麼樣的朋友?」,幫你釐清自己真實的想法與價值觀,也幫你察覺自己的感受。
own即將推出「2026 一個人生活手帳|own Question Diary」,精心挑選365天每日一問,讓你每次寫日記,都是再一次認識自己。
每天提供不同的提問,幫助你從各種角度看自己。
兼具日記與情緒追蹤,讓反思更有方向。
適合想養成自我覺察習慣,卻不知道怎麼開始的人。
現在手帳正在進行募資前問卷,歡迎填寫問卷,搶先瀏覽手帳設計、參與製作,填完還能領取限量超早鳥優惠卷!讓這本手帳陪伴你,把自我覺察融入生活,讓了解自己成為一種日常。
own 一個人生活陪你認識自己
《own 一個人生活》是一本以「獨處」為核心理念的生活雜誌,我們關注年輕世代一個人獨處的需求,期待用安定溫暖的力量,陪伴每個人學習獨處、擁有享受獨處的方式。
繁忙的都市生活之下疲憊的心靈急需好好休息,我們想邀請你一同擁有一個人的閱讀時光!在偶有寒冬、時而放晴的日子裡,陪伴自己最久的人,終究是自己。
更多屬於獨處的精選內容,皆收錄於《own 一個人生活》雜誌!
發佈日期:2025/8/23 核稿編輯:品文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