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成為獨旅能力者,重新認識自己(下):獨旅修煉者、獨旅達人


獨旅者專訪

本次《own 一個人生活》網站專題「那天,我決定一個人旅行」採訪了對獨旅各有不同經驗的5位受訪者。上篇邀請從未出發獨旅的新手村玩家、第一次踏上旅途的獨旅見習生,分享對獨旅的看法;下篇採訪漸漸享受獨旅過程的獨旅修煉者,與將獨旅實踐於生活中的獨旅達人,聽聽他們一個人旅行時的各種故事。


 

獨旅修煉者:走越遠,越靠近自己的心


相比 Cody 與 Sheng 在獨旅時向內發現不同的自己,瑄芷(化名,31歲女性/教育非營利組織成員)則向外挖掘獨旅時才能感受到的多采多姿。

 

新冠疫情剛結束的2022冬天,瑄芷決定離開上一份工作給自己放個長假,到歐洲旅行45天。出社會後,很難找到與自己有共同長假的朋友,於是瑄芷一個人搭上飛機來到異國,因緣際會在布拉格的教堂,認識了正經歷俄烏戰爭的烏克蘭朋友。

 

當時在烏克蘭只有女性和小孩可以離開避難,男性都要上戰場,所以她只能和媽媽兩個人到德國避難。聊天的過程中,瑄芷聯想到台灣與烏克蘭相似的處境,不免為初識的朋友憂慮難受,分離時他們含淚擁抱道別,相約未來要到彼此的家鄉拜訪。

 

「在台北長時間工作後,很多情緒跟感受都被關起來,但到歐洲聽到新朋友的故事、看到美麗的風景,會忽然覺得活著很幸福。」瑄芷也分享當時在荷蘭的小孩堤防,一個人看見美麗風景時的感動——當一排風車在眼前於焉展開,陽光明朗、萬里無雲,忽然覺得自己能看見這樣美好的風景非常幸運,就像重新感受到活著的美好。「這是我第一次有這種感覺。」瑄芷分享道。

 

隨著獨旅修煉者的步伐越走越遠,那些陌生的街道和安靜的夜晚,漸漸在心中留下印記,讓人發現原來獨自旅行並非只有孤單,反而能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開闊。重新被重視的感受、與自己的對話,成為一段旅行中最珍貴的風景,無需言語,也能深刻體會。

 

獨旅達人:學會將獨旅活成日常


ikushi(化名,24歲女性/半導體業務)早在高中還沒有駕照時,就喜歡上一個人旅行,至今已經歷多到數不清的獨旅次數——從搭火車到台南的一日遊、多次來回高雄與花蓮,甚至一個人到日本沖繩。在獨旅時,她喜歡敞開五官,觀察四周的風景與人事物,「我很喜歡看海,覺得人會在大自然面前會變得誠實,因為你在海面前無法撒謊。」


花蓮南濱獨旅
花蓮南濱。照片提供/ikushi(攝於2021冬末春初)

平時 ikushi 就有在 Google Map 儲存景點的習慣,因此在出發前,她會為每次獨旅設定一個景點目標,可能是一家很想拜訪的咖啡廳、一個秘境海灘、或是一場展覽,接著便依照當天心情調整停留時間;若是多天行程需要過夜,她也習慣先查好住宿、交通,降低獨旅的不安全感。

 

「即使是獨旅也不會永遠一個人,一定會有適合的旅伴到來。」在青旅交誼廳固定分享每天旅行收穫的義大利叔叔、在沖繩海灘聽白髮蒼蒼的奶奶興奮分享看到的白色螃蟹、在金崙溫泉與有心臟病的長輩談論人生意義,這些旅途中擦肩而過的「旅伴」,每一位對 ikushi 來說都像值得珍惜的「一期一會」。

 

對 ikushi 而言,獨旅是一個人面對意外以及驚喜的機會,也能讓自己思考,孤獨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,或許思考後仍沒有解答,但她認為孤獨是中性的,而非負面的。「其實獨旅就是人生的縮影,因為多數時間我們都是一個人,獨旅就是我們的日常。」

 

或許對獨旅達人們來說,獨旅不僅是一次次的地理遷徙,更是心靈的探索與成長。他們將獨旅視為人生的縮影,因為無論是在旅途,還是在日常生活中,每個人都在獨自面對生活的起伏,並試圖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。

 

獨旅的路上,你早已抵達遠方


如同人生的起起落落,獨旅時也總有顛簸,想家的心情、無人能立即分享的失落、面對旅途插曲時的慌張⋯⋯但在這些時刻,卻能更清楚看見自己內心在乎的人,也發現自己的堅強。

 

踏上獨自遠行的旅途當然偶有不安,無論旅途風景是否如預期,當我們出發後,一定會帶回故事,或許回頭時我們會忽然發現,自己已經走了很遠很遠。


審稿編輯:Emory、羽

更新日期:2025/1/11


那天,我決定一個人旅行


「那天,我決定一個人旅行」為《own 一個人生活》企劃的網站系列專欄,採訪擁有不同經驗的獨旅者們,分享一個人旅行的自由與體驗。


🔶更多獨旅故事:

文章陸續更新中,敬請關注《own 一個人生活》官方網站!


享受一個人的旅程,現在開始!


《own 一個人生活》以推廣「享受獨處」、「擁有自己」為核心理念,陪伴每個人度過一個人的時光。


今年我們將推出問題日記手帳,希望藉由獨處過程中的反思,引導每個人享受和自己相處,更加了解自我,邀請你花3分鐘幫我們填寫問卷,領取 own 專屬的手機桌布

Commenti


bottom of page